香港教育創建學會•黃維波•
「預期應驗效應」這個影響深遠的教育研究結論,
源於哈佛大學兩位教授羅森室和傑克遜
(R. Rosenthal & L. Jacobson, 1968),於六十年代後期,
在三藩市一所小學所作的研究。
兩位教授告知該小學老師,從一個測試中發現了某幾位學生是「大器晚成者」,
而且這批學生在年終將會大有進步。
年近尾聲,這批「大器晚成者」,確實在學業上大有進步。
兩位教授將這批學生的進步歸因於老師對這批學生的正面期望或信念。
其實這批學生是隨機抽樣選出來,並沒有經過正式的測試或鑑定。
是老師用了「不同的方式」和「正面的期望」,結果卻影響了學生的表現。
著名的預期應驗效應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又稱作蕭伯納的賣花女效應(Pygmalion effect)。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著名戲劇《Pygmalion》
已改編成為柯德利夏萍主演的電影《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夏萍飾演的伊利沙伯就曾這樣說過:
「你知道嗎?除了人們可以列舉出的衣著,合宜的談吐,種種之外,
一個淑女和賣花女的差別,在於她如何被對待。
在希金斯教授眼中,我一直是一個賣花女,
因為他把我當作一個賣花女看待。但是我知道我能成為你眼中的淑女,
因為你總是對待我如同一個淑女。」
如何讓「預期應驗效應」生根發芽?
本會舊生有不少在中心就讀達三至五年,
眾多家長與本會理念相近,我們也常有機會交流。
交流的話題中,家長最關心的是:如何能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最好的!
根據眾多研究,學歷、財富、權位都與能不能成為好父母沒有絕對或必然的關係,
重點卻在於父母是否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最需要的養分。
根據本會教育經驗,僅述下列三種,供家長參考。
(一)安全感 – 友善的學習環境
「創建」要有一個令兒童感到學習英語安心及「用者友善」的學習環境。
「創建英語活動課程」的設計效標是:讓兒童在安心和開心的學習環境中,
不斷產生對學好英語的興趣,乃至願望。
「創建英語日」安排在公開場地表演,學生面對陌生環境,有膽站在台上,
因為他們知道台下有校長的照顧,
可以信賴。有信賴感才有安全感,才會產生自信心。
家長的安全感源於孩子一生下來就嗅到媽媽的氣味,聽到媽媽的聲音、心跳,
就會自然產生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延續到他長大,可以說是生命的主旋律。
小孩子如果從小就缺乏安全感,會產生不安、哀傷、敵意,出現不穩定狀態。
沒有安全感就不容易產生信心,老師和家長的期望也就沒有了基石。
(二) 歸屬感 - 自由的學習氛圍
「創建」的學習內容,有天馬行空的故事,有漂亮的手工;有通識脈絡的知識,
有創意的角色扮演或短劇表演,這種自由開放的學風,
讓兒童少年產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和歸屬感。
同學就讀年期愈來愈長,也反映同學對學習的歸屬感。
「創建」的自由氛圍,可以在小息喝水吃餅聊天時產生,
更可以在英語日的演前排練中營造。
排練過程老師和陳校長與同學合力完成一件有趣味的事,
讓同學在自由氣息中演練,在表演時生效。
家庭的歸屬感,取決於家人之間的感情親密程度,
因為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什麼,家庭總是他的避風港或加油站。
美國1989年一項學業性測驗,最高分數落在南塔柯塔州,
這個州的老師薪金全美最低,每個小孩子配到的資源在全美倒數第八,
但郤有最佳成績。
調查發現:這個州的離婚率最低、家庭關係親密、還保持了很多傳統的價值觀。
聰明的父母總是在晚餐時間和孩子愉快聊天,
營造親密的家庭氣氛,但卻不會在這個時候教訓孩子。
與家庭的親密聯繫,讓孩子有更多面對未來的力量。
父母對子女的學習期望才會應驗。
(三) 發展空間 – 正向期望和正向評量
根據「創建」的英語教育實踐經驗,我們深信:
語文智慧植根於兒童少年對自己能力的感受和自信,
如果他們有機會在正向的語文環境中鍛鍊,他們就有希望掌握終身受用的語文技巧。
傳統式的評量方法,通過經年屢月的測驗考試,
把少年兒童的情緒、感受、行為•思想簡化成為一堆百分等級數字,
以便將學生快速排序、篩選和比較。
評量的結果,一小部分學生被標籤為失敗者。
這種評量方式是從消極的、找瑕疵的觀點出發來評量學生,
都是缺陷本位的,可以稱之為「缺陷本位評量」。
如果缺憾本位評量還適用於工業經濟或工業社會,
恐怕就不一定適用於知識型經濟或知識型社會了;
用這種方式評估訓練出來的學生,恐怕也不能應付資訊時代的變化。
正面看待兒童學習的態度、信念和方式,
逐漸會對兒童產生一種微妙的,但是有深遠影響,
並且決定兒童將來學習成敗的因素。
學習過程中的正向評量方式,則保證了「預期應驗效應」的產生。
「創建」透過課堂及英語日的實作演練活動,
推動同學展現語言能力、自信心和好奇心。
「創建英語日」表演活動,不是一年一次,而是一年三次;
不是擇優上台,而是人人有份。「創建英語日」舉辦了24屆,
特邀演出每年也有不少。「英語日」從承擔角色、朗讀台詞、合作練習、綵排、
台上表演到演後慶祝全個過程,在「創建」教育活動中,
其實是一個「啟Y經驗」(Crystallizing experience) 的教育歷程,
由陳校長扮演啟Y者的角色。
「啟Y經驗」在兒童少年成長的關鍵作用,
著名學者迦納 (H. Gardner, 1983)曾舉出兩例:
科學家愛因斯坦四歲的時候,父親給他看一個指南針,
愛氏後來說這個指南針滿足了他探索宇宙奧秘的願望。
著名小提琴家曼紐因 (Yehudi Menuhin) 將近四歲的時候,
父母親帶他去聽三藩市交響樂團演奏。
這個經歷使他著迷,並要求父母買一個小提琴做生日禮物,
又要求那次演奏的小提琴家教他演奏。
啟迪經驗是點亮智慧並使之趨於成熟的火花。
《創建八週年總結》摘錄之一
|